原標題:臺劇《有生之年》高口碑背后,藏著B站選劇的“秘密”
犀牛娛樂原創(chuàng)
文|沈婉婷 編輯|樸芳
“有生之年,能長這么大,算不錯了。”
這是最近在B站獨播的臺劇《有生之年》里引發(fā)很多觀眾共鳴的一句臺詞。這部由林心如擔任制作人,許肇任、林志儒執(zhí)導,吳慷仁、鄭元暢、楊貴媚、張榕容等主演的劇集,開播后在豆瓣口碑一路走高,近日以8.9分的高分漂亮收官,甚至不少網(wǎng)友為了它在B站充了會員。
這是一部具有臺式生活流氣質(zhì)的家庭劇,更是一部貼近真實生活、接地氣的現(xiàn)實主義劇?!斑@才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拍生活,臺劇已是next level”“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從網(wǎng)友們的這些評價中,或許能洞悉這部劇讓觀眾如此“上頭”的原因。
同時,作為B站又一部高口碑劇集,《有生之年》的風格也很“B站”:集數(shù)少、質(zhì)感好、風格明顯,很符合B站近年來在劇集領域呈現(xiàn)出來的獨特氣質(zhì)。
真正貼近生活的
現(xiàn)實主義劇長什么樣?
簡單來說,《有生之年》講的是一位離家多年的中年男人感情和事業(yè)陷入困境,在決定與世界告別前落魄歸家,和家人的相處過程中慢慢找到自己的故事。不少網(wǎng)友用一句話來形容它的故事梗概,“一個叫高嘉岳的男人決定去死?!?/p>
以男主的返鄉(xiāng)之旅切入,該劇的視角逐漸推移到高家五口人的家庭生活,一家人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以及每位家人作為生命個體的不同切面,都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劇中呈現(xiàn)出的生活感和真實感,讓看慣了懸浮而又刻意的國產(chǎn)都市劇的大陸觀眾感受到了久違的松弛和感動。
有網(wǎng)友說,看了《有生之年》,你會相信高家人真的在經(jīng)歷這些事,那些雞零狗碎,那些吵吵鬧鬧,感覺就發(fā)生在自己身邊;而劇里每一句臺詞,似乎都是日常生活中每個人真的會講出來的話。
在第一集的開頭,劇集用一個一鏡到底的長鏡頭拍出了高嘉岳醉酒回家后家里每個人的狀態(tài)、反應,以及家人之間相處的模式。一場戲,幾句臺詞,家的氛圍就出來了。
再比如,和大多數(shù)的普通家庭一樣,《有生之年》里的這個家也充斥著生活瑣碎、雞飛狗跳。一家人好像無時無刻都在拌嘴,會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論不休;但也會在背后默默關心和付出,在關鍵時刻總能為家人挺身而出。
除了直面生活瑣碎的真實感,《有生之年》所展現(xiàn)出的強烈的現(xiàn)實感尤其引起了觀眾廣泛的共鳴。對普通人生活的聚焦、對平凡而細膩的生命情感的挖掘,該劇試圖用一種溫情的方式讓每個人學會與自己的普通和解,在看似失敗的人生中始終能夠找到活下去的希望和方向。
例如,雖然家里人對高嘉岳表面上“嫌棄”,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他的愛和包容。侄子高丞佑無意中看到大伯的遺書,17歲的他擔心大伯想不開就用盡方法讓大伯愿意活下去;高父害怕醉酒的高嘉岳被嗆到,在他身邊守了一夜;二弟高嘉揚知道大哥要回家住,為了讓他睡得舒服點就馬上給他買了新床墊…最后,高嘉岳也逐漸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不可否認,《有生之年》的故事是充滿著臺式“小確幸”的,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它給出的是最理想化的解答。也許現(xiàn)實的生活并不像影視作品那般理想,但或許也沒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如果觀眾從生活中已經(jīng)很難獲得慰藉,那從這樣一部劇中能感受到溫情和治愈,也未嘗不是一種情緒價值的給予。
《有生之年》高口碑的背后
B站選劇的“秘密”
在劇集本身之外,犀牛君的關注點還有一個,那就是“B站獨播”。
今年是B站進軍劇集領域的第四個年頭。從《有生之年》往前回顧,2020年的《風犬少年的天空》堪稱“破圈”之作,也奠定了B站劇集精品化、垂直化的基本風格。此后的《突如其來的假期》《雙鏡》《正義的算法》《三悅有了新工作》《珍饈記》等,都是以某個垂直行業(yè)或圈層為切入點,集中呈現(xiàn)一個垂直群體的生活,具有一定的人文關懷和社會意義。
以《三悅有了新工作》為例,其聚焦的是此前較少作為主體出現(xiàn)在影視作品中的殯葬行業(yè),劇中關注的“生死”“關懷”等話題也引起網(wǎng)友廣泛討論,還有高校在“生死學”課程上將此劇作為案例播放。
B站的劇集在口碑上的表現(xiàn)一直很亮眼。2020年至今共推出8部自制劇,幾乎每部劇都獲得了不俗的口碑,其中《風犬少年的天空》《正義的算法》《三悅有了新工作》以及今年暑期檔的《古相思曲》四部劇的豆瓣評分皆超過8分。
而這次買下的版權劇《有生之年》無論是風格還是口碑,再一次印證了B站一直以來的選劇眼光。中年男性視角、故事情節(jié)緊湊、12集的劇集體量、考究的拍攝手法,都明顯體現(xiàn)了“小而精”的特點。
同時,根植多年社區(qū)基因的B站對站內(nèi)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審美偏好有著清晰準確的了解,在內(nèi)容選擇上更能拿捏“用戶”的喜好,并充分調(diào)動站內(nèi)已有的資源,實現(xiàn)從內(nèi)容到用戶的精準觸達。
然而,《有生之年》雖斬獲了8.9分的高口碑,但站內(nèi)播放量、豆瓣評分人數(shù)以及站外的影響力都不盡如人意。
這種口碑與熱度“倒掛”的現(xiàn)象與劇集的受眾群體有一定有關系。B站劇集的題材一直聚焦小眾圈層,這本身就意味著很難把它們同當下主流的古偶、現(xiàn)偶、仙俠等大眾題材放在同一個維度來對比。
《有生之年》的故事是從中年男性的視角而展開的,它在話題性、關注度等方面均沒有女性題材占優(yōu)勢,且女性群體在追劇大軍中又占據(jù)相當大的比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劇口碑的轉(zhuǎn)化。
不過無論如何,我們還是依然應該看到B站在劇集領域的潛力和空間。畢竟,能一直把小眾做成精品,也不是一件易事。